专注工业位置测量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

+86 21-39520660

毫米级精度,百元级成本:国产激光测距传感器开启工业测量平民化时代


在工业自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激光测距传感器已成为智能制造的"眼睛"。然而,传统进口传感器动辄上万元的价格,让众多中小制造企业望而却步。如今,一款由国内团队自主研发的JRT-C50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正以颠覆性姿态打破行业格局——0.05mm精度、50米测量范围、千元级售价,让高精度测量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。

技术突破:用中国方案解决行业痛点

传统激光传感器依赖进口核心部件,成本居高不下。JRT-C50团队历时三年攻克三大技术难关:

  1. 单发单收光学设计:通过优化激光发射与接收路径,将元件数量减少40%,成本直降65%;
  2. 自适应滤波算法:在强光环境下仍能保持10:1信噪比,解决户外测量干扰难题;
  3. 模块化集成技术:将测量单元、控制电路与通信接口集成于3cm³空间,体积仅为同类产品的1/3。

实测数据显示,该传感器在30米距离内重复精度达±0.03mm,采样频率70kHz,可精准捕捉高速运动轨迹。在成都景瑞特科技的3C电子检测线上,JRT-C50已实现手机中框厚度0.005mm级检测,良品率提升12%。

应用场景:从车间到田野的全域覆盖

这款"平民级"传感器正在重塑多个行业:

  • 智能制造:在汽车焊接车间,传感器实时监测机器人焊枪与板材距离,将焊缝缺陷率从0.3%降至0.05%;
  • 智慧农业:北大荒集团引入激光测距无人机后,播种精度从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,种子浪费率降低40%;
  • 物流仓储:通过RS-485/232接口与AGV小车无缝对接,实现货架高度自动校准,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18%;
  • 建筑监测:在港珠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,传感器持续采集桥体微变形数据,预警精度达0.01mm。

  • index (5).jpg

生态构建:开放接口赋能千行百业

为降低用户开发门槛,团队提供三大增值服务:

  1. 开源算法库:包含三角测量、相位差检测等6种核心算法,开发者可自由调用;
  2. 定制化服务:支持IP67防水、-40℃~85℃宽温域等特殊环境适配;
  3. 数据云平台:通过MQTT协议实时上传测量数据,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。

目前,该传感器已进入小米生态链,在扫地机器人避障、智能门锁测距等消费电子领域广泛应用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其核心芯片出口量占全球37%,标志着中国传感器技术首次实现反向输出。

未来已来:让每个工厂都用得起精密测量

当德国传感器巨头SICK的OD系列在物流分拣系统占据40%市场份额时,JRT-C50团队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。"我们正在研发0.1美元成本的MEMS激光雷达,未来三年要让每台工业机器人都装上中国'眼睛'。"创始人李博士的愿景,正契合了《"十四五"智能制造发展规划》中"突破高端传感器国产化"的战略方向。

从富士康集采到南极科考队定制,从3C电子到核电站监测,这款承载着中国智造梦想的传感器,正在用毫米级精度丈量工业文明的未来。当价格不再是创新桎梏,一个属于精密制造的平民时代已然来临。
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