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自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激光测距传感器已成为智能制造的"眼睛"。然而,传统进口传感器动辄上万元的价格,让众多中小制造企业望而却步。如今,一款由国内团队自主研发的JRT-C50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正以颠覆性姿态打破行业格局——0.05mm精度、50米测量范围、千元级售价,让高精度测量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。
传统激光传感器依赖进口核心部件,成本居高不下。JRT-C50团队历时三年攻克三大技术难关:
实测数据显示,该传感器在30米距离内重复精度达±0.03mm,采样频率70kHz,可精准捕捉高速运动轨迹。在成都景瑞特科技的3C电子检测线上,JRT-C50已实现手机中框厚度0.005mm级检测,良品率提升12%。
这款"平民级"传感器正在重塑多个行业:
建筑监测:在港珠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,传感器持续采集桥体微变形数据,预警精度达0.01mm。
为降低用户开发门槛,团队提供三大增值服务:
目前,该传感器已进入小米生态链,在扫地机器人避障、智能门锁测距等消费电子领域广泛应用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其核心芯片出口量占全球37%,标志着中国传感器技术首次实现反向输出。
当德国传感器巨头SICK的OD系列在物流分拣系统占据40%市场份额时,JRT-C50团队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。"我们正在研发0.1美元成本的MEMS激光雷达,未来三年要让每台工业机器人都装上中国'眼睛'。"创始人李博士的愿景,正契合了《"十四五"智能制造发展规划》中"突破高端传感器国产化"的战略方向。
从富士康集采到南极科考队定制,从3C电子到核电站监测,这款承载着中国智造梦想的传感器,正在用毫米级精度丈量工业文明的未来。当价格不再是创新桎梏,一个属于精密制造的平民时代已然来临。